野河釣鯽技巧


一般說,野河釣鯽要掌握三個字:小、細、靈;和六個優於:雙鉤優於單鉤、雙墜優於單墜、近釣優於遠釣、打窩守釣優於不打窩走釣、底釣優於浮釣、動優於靜。分述如下。

  鯽魚是一種溫和柔順的魚。俗稱「鯽姑娘」。生性膽小,甚為謹慎。膽小得連釣竿映在水裡的影子也害怕,謹慎得連看到鉤上的美食也要觀察再三才吞食。它喜歡在0.3~1.5米深的水草茂密的水域成群結伙地嬉戲、覓食和棲息,一年四季幾乎全都如此。

  一、掌握三個字:小、細、靈

  1.釣鯽的鉤要小。在野河釣鯽,有時偶然也會釣到幾條200克以上的大鯽魚,但大多數是50克以下的小鯽魚。魚小嘴也小,因此要選長柄小鉤,以便於摘鉤。

  2.釣鯽的線要細。

  釣鯽魚的線要細,漁線細隱蔽性好,鯽魚不易發現,容易上鉤。應選用直徑0.15~0.20毫米的 強力線。線的長度為竿為的1/2或1/3。長竿短線,鉤入窩時能垂直下落。

  3.釣鯽的漂要靈。應選用風漂,漂體呈流線型,兩頭細尖顏色鮮艷、既要求靈敏又要求頭粗大(或球形),以便於觀察。

  二、六個優於

  1.雙鉤優於單鉤。有的釣友認為雙鉤容易掛草和纏繞,不愛用雙鉤,其實雙鉤的利大於弊。

  利有四條:1雙鉤目標比單鉤增大一倍;2雙鉤一上一下,當河底有污泥或爛草時,下鉤容易埋在裡面,還有上鉤,魚兒同樣能見到釣餌而咬鉤;3雙鉤可以掛兩個餌,一葷一素或兩葷兩素,或兩個不同色味的餌料,任魚兒挑選,愛吃那個吃那個;4雙鉤有時會有兩條魚同時咬鉤。可見,使用雙鉤是提高上魚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雙墜優於單墜。雙墜反應比單墜靈敏,能迅速及時地將魚兒咬鉤的信息傳遞到浮漂上,而且漂送得高,便於及時掌握提竿時機。方法是將墜分成兩部分,一大一小,大墜重量占4/5,小墜重量占1/5。下墜(小墜)距上鉤3厘米,上墜(大墜)距小墜為5厘米,組成懸墜底釣的組合(見圖),與台釣的組合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3.近釣優於遠釣。漁諺說:「春釣灘」、「秋釣邊」,釣灘與釣邊都是指釣近。為什麼要釣近呢?因為岸邊水溫適宜,水草茂盛,餌料豐富,是魚兒的「安全港灣」。若釣遠就失去了上述有利的條件。

  4.守釣優於走釣。野河垂釣,水面寬廣,魚兒稀少,活動範圍大,要使魚兒盡快聚攏起來,必須打窩。打3~4個窩子,耐心等魚進窩,堅持以守為主。並不是每個窩子都有魚,可能有1~2個窩子有魚,這時就要重點對有魚的窩子保窩,及時補餌,以使魚留在窩中。誘餌應是色香味俱全,由塊狀(豆餅塊)、粒狀(顆粒料和用麴酒浸泡過的大米、小米)和粉狀(炒香的玉米面)三者混合後,用釣場的水攪拌成團後打窩,效果顯著。如果垂釣者不打窩,拿著手竿到處去找魚,要找到魚的蹤跡,難度是很大的,故不宜採用此法。

  5.底釣優於浮釣。野河垂釣都是野生魚類,多數為底層魚,中層魚較少,即使草魚、魴魚、翹嘴═、黑魚等中上層魚,也吃底鉤。因此在野河垂釣要堅持以底釣為主。

  6.動優於靜。這裡的動指的是使釣餌動起來,動態仿真。鯽魚的眼睛像青蛙的眼睛一樣,對靜止不動的物體幾乎視而不見,難以發現目標,對動的物體則極易發現,對可食的食物,就會馬上興奮起來。垂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即當投鉤後,很久沒有動靜換餌時提起手竿的瞬間,鯽魚搶食而上鉤。因此在垂釣中必須經常不斷地(每隔2~3分鐘)提竿,上下或左右扯動10~20厘米,使釣餌在水中晃動,似蟲兒游動,以便魚兒發現,誘其咬鉤。相反釣餌處於靜止不動狀態,上魚率就明顯地下降了。


 


冬釣鯽魚找五巧


冬釣鯽魚找五巧。冬季裡天寒水凍,溫水型魚類為了節約體能,大多數選擇水溫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隱藏休眠,很少活動或活動範圍很小,再加上這個季節食物匱乏,而水的溶氧量充足,因此找到水溫適宜又便於隱藏的水域便成為魚類度過寒冬的首要選擇,而對於食物的需求則成為魚類的其次要求,表現在其行為特點上就是魚的遊動很少,主動找食的欲望低,即使眼前有可口的食物,攝食時也是細嚼慢嚥。鯽魚在冬季也不會違背這一客觀規律。因此,釣魚人如果想在冬季釣好鯽魚,就必須適應這一特點,從釣點的的選擇到釣組的匹配以及施釣方法上有所調整,這樣才能在冬季裡獲得豐收。

    一、找暗草

    鯽魚的膽子比較小,怕受到來自外界的攻擊,水草可以幫它們掩護,又可以為它們提供食物。因此水草就成了它們的聚集處,在某些水域中有許多沒有腐爛的水草,稱暗草,只要找准了暗草並在附近設窩就可以捕捉到大量的魚,但是要主意看看魚鉤有沒有鉤到水草。

    二、找樹樁
   
    有的地方由於樹木被砍,留下了較低的樹樁,水上漫的時候就被浸入水中,在這些地方就有一些鯽魚,腐爛的樹樁吸引來了許多小生物,為魚兒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可以找樹樁下釣,越是乾枯的樹樁就越好。

    三、找魚窩
  
    冬天天氣冷,魚兒也要找個溫暖的地方做窩,所以只要找到魚窩那麼就可以接二連三的釣上魚。一般可以找向陽的水域或是水比較深的河中心,都是比較溫暖的有魚的地方。

    四、找石窩

    在各種水域中有許多石塊,有些石塊堆在一起,在下面有縫隙,稱做石窩,鯽魚躲在裡面,就可以防止它魚的侵害。釣魚時要向當地人問清水況,不要盲目。

    五、找水流
   
    這包括河湖等是活水的或有暗流的地方,由於流水,水中積澱的物質比較多,這為魚兒提供了口食,且流動的水溫度較高,適合魚兒越冬。
   
    冬釣如果守株待兔的話,那一般是沒有魚上鉤的,應該是主動出擊,有戰略,有目標,只要有技術,不怕沒魚釣。


 


冬季野釣滑鯽魚


一、選好天氣

  冬釣野滑鯽首選天氣是溫暖而且穩定的多雲天,其次是連日氣溫穩定的晴天和陰天;天氣忽冷忽熱,忽晴忽陰或雨雪天氣不宜垂釣。但是,如果寒潮到來前的2~3天時間,因水體回暖,卻異常好釣,一直可延續到下雪或小雨的當天,但第二天就很難釣到魚了。

  如果天氣很冷,要等三四天以後,待較冷的氣候穩定後,亦然能夠釣到鯽魚。

  二、找好釣位

  釣位的選擇應根據滑鯽的特點,要本著「靜」、「暖」、「亂」、「中」的原則選定。所謂「靜」,就是選擇不靠路邊、無人聲、動物聲、機器、車輛聲音等噪聲干擾以及重力操作的振動等處;所謂「暖」,就是要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如水域的陽光直射的一邊,有樹木、建築物、自然物體擋風的地方,此水體在這一水域中相對溫暖一些;所謂「亂」,即水面有水草遮蓋或蒲草、蘆葦等硬桿水生植物根部以及下面有雜草、磚石處,閘塘、水電站的底腳或橋涵、堤壩、碼頭的拐角處等;所謂「中」,即選位在不深不淺,約1~3米的「中」水域;找草不稀不密的「中間」地方試水選窩。選那些水底「亂」中較平的地方七八處,提前二三天打窩誘魚。在這七八個甚至更多的窩子裡通過垂釣獲魚多寡的實踐,擇優棄劣,選擇其中更好的窩子三四個,經常投食,不垂釣時也要投食,不使魚離散,這樣可保持長期有魚可釣。

  三、調好釣具

  釣組的搭配,宜用細線、小鉤、輕墜的方法來搭配。鉤可用4~6號伊豆或2~4號伊勢尼等鉤,這些鉤把短、條細、鉤尖鋒利,釣500克以上大鯽也游刃有餘。浮漂用1~2號細尾漂。筆者多年來使用「雙墜單鉤底釣法」。垂釣,上墜距下墜12厘米(夏天可長些,16~18厘米),下墜距鉤(腦線長)1.5~2厘米。用「歸零法」調試:上墜的重量等於浮漂漂尾以下部分即浮力泡的浮力,下墜等於整個漂尾(色目節)的浮力(春夏秋釣用),冬釣滑鯽時,由於送漂動態微弱,色目節可調得更短些,根據水溫而定,4~6厘米即可。

  因為調的是平水,釣時標尖僅露出水面2~5毫米,這樣下墜的重量可減少到「最輕」限度,使滑鯽感覺不到墜重。

  四、配好餌料

  首先是在誘餌的製作上,要堅持「香、甜、細」三個字。「香」,要達到濃香,「甜」,要做到重甜,「細」,要制得極細。

  細餌打的窩,有時間斷一周不續餌,窩內仍有氣泡出現,因此,誘餌越細越好。可用豆餅粉炒香、黃豆粒、芝麻炒香磨細、花生餅粉(不用炒)、白糖加水,單用、合用或加入市售香精使用效果都佳。或用丁香、大料(八角)、桂皮浸泡一周以上,泡成「三香酒」,加入炒玉米粉、炒帶皮的小麥粉(麥片更好)、再加紅糖。釣餌,總的原則一要優於誘餌,二要與誘餌氣味近似。如用面餌釣粉餌窩,可用白面60%、炒香的黃豆粉40%(炒粒磨細)、加少許香油、麴酒和蜜。不用加水可多加些蜂蜜(時間長不會變質)和勻,以餌食不黏手為宜。如用面餌釣三香酒餌窩,可用白面50%加商品餌香精25%、白糖25%,用三香酒調勻。如因糖多黏手,可加一點香油(用蜂蜜調製效果好,但再加三香酒釣餌就太稀,故用白糖代之)。冬釣滑鯽,多數是用面餌、米飯粒、紅蟲和活蝦。如果面餌、米飯粒不奏效,就要改用紅蟲(搖蚊的幻蟲,魚具店有售),如果仍不奏效,就改用活蝦。鮮蝦的效果比蝦粉還要好。蝦的腥香味最能激起鯽魚的食慾,以蝦為餌,無需外加別的蘸餌。

  五、掌握好釣法

  冬天水體可見程度高,人在釣位要盡量「放低」,採取坐或蹲的方式守釣,或利用自然物體隱蔽自己。

  釣時要盡量減少聲音干擾,腳步盡量放輕,來回換窩時不要跑跳,往護中放魚不使出現響聲。待魚食餌送漂達0.5至1厘米時便可提竿。有的滑鯽反應在浮漂上的動態只是顫抖,使漂尖周圍的靜水產生細小的波紋,此時提竿即可中魚。有時浮漂橫移(外力動除外)、下頓、輕微的上下移動或斜向下沉,都是滑鯽吃餌表現,提竿都能中魚。冬釣滑鯽,釣餌放下後,一般不要再輕易動鉤,因為滑鯽怕動,無需逗誘。下鉤後,滑鯽很少馬上搶食,如果馬上復動,就會使它受到驚嚇,越是個體大的鯽魚食餌越慢,不要急躁,要耐心等待。

  魚上鉤後,要一次直接將魚提出水面。不能一下提出的大鯽魚,也要一下拉離窩點。若餌鉤在窩內放得久了,為防止餌食被泡掉或陷入稀泥中,可輕提餌鉤換上新餌再釣,或移動一下餌鉤。移動時,動作應緩慢,提起和移動的幅度不宜大,約10~15厘米即可。如需移換釣點,也要將鉤慢慢提起,使其「徐徐出水」。開始垂釣或者移窩,都要特別注意第一鉤,往往是上魚較快而且個體較大。如果窩內浮標有魚食餌的動態,但又馬上恢復原狀,那就不要在此窩點繼續等候,因為魚已發現「敵情」,將餌食吸入復又吐出,一般一時不會再咬鉤,鉤餌若繼續放在窩內,只能繼續增加魚的「印象」,甚至「一直」不會吃鉤。還有魚被掛後跑掉或提出水後復又掉進原窩內,都不要在此死守,而要另換窩點再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酒空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